《焦裕禄》观后感
重温电影《焦裕禄》,那些感人的画面,朴素的语言,再次深深打动了自己,撞击了灵魂,升华了思想,净化了心灵。焦裕禄同志的身上,呈现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:牢记宗旨、心系群众,“心里装着人民,唯独没有自己”的公仆精神;勤俭节约、艰苦创业,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奋斗精神;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;不怕困难、不畏风险,“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呈英雄”的大无畏精神;廉洁奉公,勤政为民,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。
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,首先就在于他对人民的赤胆忠心。电影里的“二把手”跟焦裕禄有一段精彩的对话,那人说工作要先让上级领导满意,焦裕禄却认为工作要先让人民群众满意。这两种思想意识的不同工作表现是,焦裕禄忙于发放救济让老百姓度过难关,那位“二把手”却忙于筹办展览让上级领导高兴。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政绩观,事实上反映出怎样看待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二者的关系问题。焦裕禄同志的为民态度,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好这二者关系,是很有启迪的。
其次在于他那种身先士卒,为民务实的工作精神。焦裕禄任职一年多时间,他深入基层访贫问苦、慰问群众、勘探风沙、查看灾情等等,脚踏实地干工作,带领群众干事业。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,那种“车”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,那种“从”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。他那种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”的思想,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。
第三在于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。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,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。这虽说是集体表决定下的,但没有他的登高一呼,哪会有表决时候的应者如云。在得失之间,焦裕禄在全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,克己奉公,这种境界何其高尚!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,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,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,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,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?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?在这些私情面前,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。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,也是一种崇高的抉择!
第四在于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。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,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,焦裕禄以坦荡的胸怀和无畏的胆识,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。这种大无畏的精神,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诚和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优良品德。
第五在于他廉洁奉公,忠于职守,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高尚情操。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,唯独没有他自己。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,需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树立和维护。在他的事迹里,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,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,他认准的只有一条:一切为了人民。人民群众当时那么拥戴他,人民群众如今那么怀念他,就是因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,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,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将来,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,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。他用光辉的一生铸就了忠诚、爱民、科学、创造、实干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,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。我们教育工作者,肩负着祖国的重任,我们更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,并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,要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,努力做到三个结合:一是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。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,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,强化宗旨意识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。作为一名党员,更要以焦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,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,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以党风带师风,以党风塑师魂。二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。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、那么完美,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,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,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,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。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。要对照焦裕禄精神,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,找差距、定措施、明确努力方向,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,以实际行动、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,争做教职员工生满意的好党员。
纪委监察室 保蕾